32 岁,沙丘彼方的拂晓
回想自己 31 岁,当周围的朋友与同龄人们纷纷开始投资下一代的时候,我才姗姗补完了自己的童年——看到了银河,见到了火流星,追到了梶浦由记和牧野由依,考到了驾照并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小车……只有体会到这种童年补完之后的释然,我才真正体会到说出“人终究会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扰一生”这句话的人的感受。是的,年少的遗憾已经没有了,但是曾经的遗憾给灵魂留下的刻印却无法抹去。说点白话就是,曾经的经历让我针对包括
回想自己 31 岁,当周围的朋友与同龄人们纷纷开始投资下一代的时候,我才姗姗补完了自己的童年——看到了银河,见到了火流星,追到了梶浦由记和牧野由依,考到了驾照并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小车……只有体会到这种童年补完之后的释然,我才真正体会到说出“人终究会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扰一生”这句话的人的感受。是的,年少的遗憾已经没有了,但是曾经的遗憾给灵魂留下的刻印却无法抹去。说点白话就是,曾经的经历让我针对包括
初中的时候大家都爱在作文里写——“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如今风雨已来,还有多少人记得曾经的远方呢。嘛,可能这也挺奇怪的,大家都是三十来岁的人了,谁还会去计较儿时的呓语呢?就像“跨年记”这个仪式一样,这个几乎从我开始写空间博客开始就一直保持至今的习惯。相比于用一个高考/考研总分+毕业院校就可以介绍描述的小孩世界而言,成年人的世界要介绍描述一个人似乎也挺简单的,只需要四个参数:x = 工作
 · 见有人说,上班之后的人就喜欢拍天空拍云朵,因为一天上班下来确实没什么其他更新鲜的事物了。 
高考之后,我似乎就再也没有循规蹈矩过。一直觉得,如果人生只能按着别人设计好的路去走——那和玩打怪升级的RPG又有什么区别——那还不如去玩打怪升级的RPG,至少游戏里所有的付出与回报都是清晰的。既然是只有一次人生,那肯定要来点不一样的,走自己想走的路。于是乎——大一,背着《罪恶王冠》里楪祈的痛包走在下课后的人流中。(当时完全没感觉,现在想起来也太社死了) 大一,因为莫须有的原因被共事同学穿小鞋,于是
> 谨以此祝福天下有情人 --------- 1988年,Strogatz S. H. (1988)首先提出,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感情的吸引与远离可以由各自的付出与反馈的一阶微分共同决定。这一定律,构成了经典恋爱动力学的基础。 然而,一段亲密关系的维系,除了双方感情上的契合,往往还涉及到人生轨迹,家庭背景,物质基础,共情共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基于这些经验性的总结,人们逐渐意识到经典恋